推行7S现场管理是管理作业现场的重要手段。通过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、节约等活动,消除生产作业现场各种不利因素和行为,提高生产作业效率,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。
一、7S现场管理的起源和含义
5S(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)起源于日本,1955年,提出了“安全始于整理、整顿,终于整理、整顿”的口号。
	7S现场管理方式,适用于对企业办公室、车间、仓库、宿舍和公共场所的管理,包括对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的管理,对公共事务、供水、供电、道路交通的管理,以及对人员思想意识的管理。不仅能够改善生产作业环境,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、改善产品质量、提高服务水准、鼓舞员工士气等,是减少浪费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。
	
	二、7S现场管理的构成要素
| 
				 
					构成要素  | 
			
				 
					说明  | 
			
				 
					概括  | 
		
| 
				 
					整理  | 
			
				 
					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,定期处置非必需品  | 
			
				 
					要与不要,一留一弃  | 
		
| 
				 
					整顿  | 
			
				 
					定位必需品,明确数量并准确表示,减少查找时间  | 
			
				 
					合理布局,省时省力  | 
		
| 
				 
					清扫  | 
			
				 
					保持岗位无垃圾、无灰尘、干净整洁  | 
			
				 
					清除垃圾,美化环境  | 
		
| 
				 
					清洁  | 
			
				 
					将整理、整顿、清扫进行到底,维持前3S成果,并使之制度化、标准化  | 
			
				 
					形成制度,贯彻到底  | 
		
| 
				 
					素养  | 
			
				 
					培养遵守规章制度、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,行程文明作业和团队精神  | 
			
				 
					养成习惯,文明作业  | 
		
| 
				 
					安全  | 
			
				 
					清除事故隐患,保障员工人身安全,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 | 
			
				 
					规范操作,安全第一  | 
		
| 
				 
					节约  | 
			
				 
					合理利用时间、空间和能源,发挥其最大效能  | 
			
				 
					物尽其用,提高效率  | 
		
7S现场管理中,整理、整顿、清扫是进行日常7S活动的具体内容;清洁则是对整理、整顿、清扫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;素养要求员工培养自律精神,形成开展7S活动的良好习惯;安全则强调员工在开展前5S活动的基础上,实现安全化作业;最后,开展前6S活动的目的之一还是节约,减少浪费,降低成本。
推行7S,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,即“人造环境、环境造人”。
推行7S活动能够消除工作环境的脏、乱现象,保持工作现场井井有条,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。激发员工的士气和责任感,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。
推行7S活动的过程中,生产作业现场的基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。
7S活动只有开始,没有终结,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。
四、7S现场管理与企业管理
7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,追求利润和创造社会效益是企业永恒的目标,必须从质量、成本、服务、技术以及管理这5方面着手。
推行7S活动的作用
	 
	
	7S活动能促使质量、成本、服务、技术以及管理这5个要素达到最佳状态,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。


    

